-
-
-
读博该怎么和导师相处?
在博士生涯的漫长征途上,导师的作用几乎是不可或缺的。他不仅是科研的引路人,更是人生规划的关键人物。在这个学术的舞台上,如何与导师建立起一个健康、有效的互动关系,直接关系到博士生的学术成长、心理状态和未来发展。 但是,很多博士生刚开始时并没有足够的经验与…
-
医院降级潮!主动降低级别能自救吗?
最近医疗圈有个很魔幻的现象:越来越多的医院不但没有想着“升级”,反而在主动“降级”。陕西宝鸡的一家医院,把二级综合医院的牌子主动摘掉,降为一级;四川广元的皮肤泌尿专科医院,也悄悄把等级调低;湖南株洲的一家妇科医院,干脆从二级降成一级;甚至更早之前,安徽…
-
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!从“被抛弃的假说”到诺奖荣耀,调节性T细胞的复活之路
2025年10月6日,斯德哥尔摩传来消息——Mary E. Brunkow、Fred Ramsdell 和日本学者坂口志文(Shimon Sakaguchi)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他们因为“发现并揭示了调节性T细胞(Treg)在外周免疫耐受中的关键作用”,让人类终于明白:为什么我们的免疫系统在杀敌时…
-
中国急缺哪些专业医生?
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中国医生数量其实不少。随便去个大医院,走廊里人山人海,医生们一上午可能就得看几十上百个病人。可就是在这样“忙到飞起”的场景下,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个说法:中国严重缺医生,尤其是某些专业医生,简直是“一将难求”。那问题来了:医生都已经这么辛…
-
为什么很多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都会拍摄看病过程,发在社交平台上?
在刷短视频的时候,你可能经常刷到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在镜头前给病人看病、讲解病情。有人觉得这是一种“科普新形式”,有人觉得这不就是“营销”?甚至还有人质疑,这是不是在“作秀”?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主任医师愿意把诊疗过程放到社交平台上呢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…
-
医学生考研如何兼顾实习和复习?
在医学生的成长路上,实习和考研常常像两座大山,压得人透不过气。一边是白天在医院里的繁重实习任务,要跟着带教老师查房、写病历、做护理工作,随时可能遇到突发情况;另一边是回到宿舍或图书馆时,还要打开书本开始备考,面对那厚得像砖头一样的教材。很多人都说,医学…
-
中国医学在哪方面是国际领先?
当我们提到医学的国际领先,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还是美国,毕竟他们在诺奖、FDA新药审批、科研经费等方面确实有绝对优势。但如果把视野拉长一点,会发现中国医学在不少领域其实已经崭露头角,甚至在某些赛道上实现了弯道超车。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,中国医学究竟在哪些方…
-
医生的人脉能有多大?
很多人一提到医生,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白大褂、手术台、病房和一堆病例。但其实在医疗体系里,医生的人脉往往是一种无形的资源。它不仅仅体现在“能不能挂上专家号”这么简单,而是涉及学术、资源、跨学科合作,甚至还会影响科研成果和整个行业的发展。医疗行业是高度分工…
-
医学博士的终极纠结:留在一线“卷”,还是回家“躺”?
如果你是一名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医学博士,相信这道选择题你已经在脑子里反复模拟过无数次: “是拼死拼活挤进北上广,还是回老家找个三甲安稳度日?” 选择“卷”,你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一切,但至少不会后悔没有拼尽全力;选择“躺”,你可能会在深夜刷朋友圈时偶尔自…
-
如果能重读博士,我会对自己说这几句话
博士,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?是一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正面碰撞的旅程,是一场长跑,是高密度孤独下的精神煎熬,是“要不要熬到最后”与“值不值得再坚持”的反复拉扯。回头看,那些曾经的挣扎、顿悟与后悔,如果能说给刚入学的自己听,也许很多人不会走那么多弯路。选方向…
-